有效括号字符串 定义:对于每个左括号,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右括号,反之亦然。详情参见题末「有效括号字符串」部分。
嵌套深度 depth
定义:即有效括号字符串嵌套的层数,depth(A)
表示有效括号字符串 A
的嵌套深度。详情参见题末「嵌套深度」部分。
有效括号字符串类型与对应的嵌套深度计算方法如下图所示:
给你一个「有效括号字符串」 seq
,请你将其分成两个不相交的有效括号字符串,A
和 B
,并使这两个字符串的深度最小。
- 不相交:每个
seq[i]
只能分给A
和B
二者中的一个,不能既属于A
也属于B
。 A
或B
中的元素在原字符串中可以不连续。A.length + B.length = seq.length
- 深度最小:
max(depth(A), depth(B))
的可能取值最小。
划分方案用一个长度为 seq.length
的答案数组 answer
表示,编码规则如下:
answer[i] = 0
,seq[i]
分给A
。answer[i] = 1
,seq[i]
分给B
。
如果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答案,只需返回其中任意 一个 即可。
示例 1:
输入:seq = "(()())" 输出:[0,1,1,1,1,0]
示例 2:
输入:seq = "()(())()" 输出:[0,0,0,1,1,0,1,1] 解释:本示例答案不唯一。 按此输出 A = "()()", B = "()()", max(depth(A), depth(B)) = 1,它们的深度最小。 像 [1,1,1,0,0,1,1,1],也是正确结果,其中 A = "()()()", B = "()", max(depth(A), depth(B)) = 1 。
提示:
1 < seq.size <= 10000
有效括号字符串:
仅由"("
和")"
构成的字符串,对于每个左括号,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右括号,反之亦然。 下述几种情况同样属于有效括号字符串: 1. 空字符串 2. 连接,可以记作AB
(A
与B
连接),其中A
和B
都是有效括号字符串 3. 嵌套,可以记作(A)
,其中A
是有效括号字符串
嵌套深度:
类似地,我们可以定义任意有效括号字符串s
的 嵌套深度depth(S)
: 1.s
为空时,depth("") = 0
2. s
为A
与B
连接时,depth(A + B) = max(depth(A), depth(B))
,其中A
和B
都是有效括号字符串3. s
为嵌套情况,depth("(" + A + ")") = 1 + depth(A)
,其中A
是有效括号字符串 例如:""
,"()()"
,和"()(()())"
都是有效括号字符串,嵌套深度分别为 0,1,2,而")("
和"(()"
都不是有效括号字符串。
**难度**: Medium
**标签**: 贪心算法、 二分查找、
# -*- coding: utf-8 -*-
# @Author : LG
"""
执行用时:48 ms, 在所有 Python3 提交中击败了98.57% 的用户
内存消耗:13.9 MB, 在所有 Python3 提交中击败了10.68% 的用户
解题思路:
先统计括号嵌套深度,然后进行分配
"""
class Solution:
def maxDepthAfterSplit(self, seq: str) -> List[int]:
d, max_d = 0, 0 # 当前深度,最大深度
result = []
for s in seq:
max_d = max(d, max_d)
if s == "(": # 左括号
d += 1 # 先深度+1
result.append(d) # 然后将当前括号深度添加到结果中
if s == ")": # 右括号
result.append(d) # 先将当前括号深度添加到结果中
d -= 1 # 然后深度-1
max_ = max_d//2 # 以深度,分为两部分
result = [1 if r > max_ else 0 for r in result ] # 重新整理结果
return result